麻城市歧亭镇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
首页 人大概况 组织机构 工作制度 意见征集 代表亮身份 市联络站
麻城市歧亭镇人大代表网上联络站 | 代表履职
代表风采】培育新农人 振兴新农村,我愿意做那个留下来的人——歧亭镇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李明
日期: 2023-11-27 10:10:34
发布人:
点击量:
李明,1989年3月生,中共预备党员。2020年12月至2023年2月担任罗家畈村乡村振兴专干。2021年荣获麻城市歧亭镇先进个人。现为麻城市歧亭镇罗家畈村村委委员、乡村振兴专干。


“祝爹爹,最近身体感觉怎么样啊?你和老伴两个人在家,一定要相互照顾好啊。我今天是来帮你们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的,以后每年我们都会上门来认证一次。”2月15日,李明专程到祝本立家为老俩口上门进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资格认证,除了和往常一样对老俩口嘘寒问暖外,再三叮嘱他们有困难随时联系自己。

在麻城市歧亭镇罗家畈村,村民总能看到一个消瘦的身影在各个塆组之间穿梭忙碌,他的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像冬日暖阳一样让人感觉到暖和、温馨。他就是罗家畈村的乡村振兴专干李明。尽管只有34岁,但是他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体贴群众的作风深受村民们好评。

01

从乡村振兴“新手小白”到“行家里手”



图片
图片

振兴新农村


2021年底,罗家畈村“两委”换届,进入村“两委”的李明成为了一名乡村振兴专干,还负责了财务管理、疫情防控等其他工作。换届后,李明和其他新任的村干部一样,对村情和政策都不熟悉,面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巨大压力,李明只好通过入户走访等方式,从摸清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情况开始做起。

“刚开始什么都不懂,尤其是开会听领导讲话,总是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李明对刚担任乡村振兴专干的往事记忆犹新,“当时,晚上都急得睡不着。”

为迅速摸清农户基本情况,李明从了解脱贫户和监测户开始,白天入户走访,晚上学习研究政策,并汇总整理全村138个脱贫户和监测户的基本信息,认真梳理掌握每一户的政策享受情况,在短时间内做到了“底数清、政策明”,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落实政策、完成重点工作以外,规范整理档案资料也是乡村振兴专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常规工作。面对资料归档整理无从下手的窘况,李明自己骑着电动车来回奔波30余里路,到附近袁家塆村现场请教学习乡村振兴档案整理,回村后再对照着实践,将村里乡村振兴档案一份一份的规范整理。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历练,如今的李明也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家里手,对开展乡村振兴方面工作已是得心应手了。


02

用个人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村里有李明这么好的后生伢在,我们在外面也放心很多啊!”提起李明,村里的监测对象黄银花赞不绝口。


黄银花家庭条件比较困难,去年10月份,家里突发变故,她当时还在省外打工,按照厂里的要求,请假需本人所在村的证明。当时已是半夜,心急如焚的黄银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拨通了李明的电话,没想到李明二话没说,半夜就开好证明并拍照发给她,让她第一时间赶回家处理事情。



图片
图片

振兴新农村


办完事后,黄银花继续外出务工,但是家里74岁的婆婆始终让她放心不下。李明知道后,每隔一段时间便上门看望老人,还将老人在家的生活情况拍照发给她,让黄银花能在外安心务工。

这样的例子对于李明来说再平常不过了,短短一年多时间,李明就对全村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和政策享受情况了如指掌,对村情更是一清二楚。

罗家畈村户籍人口1636人,常住人口却只有500多人,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村里剩下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李明平时经常上门看望留守老人,并将老人的生活情况拍照分享给他们的儿女,让他们在外也放心。

为了方便联系和开展工作,李明与村里在外务工的所有年轻人都建立了联系方式,并按照塆组、户类型备注,身体力行践行“干部迈开步、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群众工作法,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03

没有“阳过”的李明心中有一本“明白账”



家畈村是歧亭镇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村,村部由原来废弃的小学改建而成,李明办公用的是一台旧笔记本电脑,配置较低,办公效率不高,他便自己掏钱添加了电脑配置,没有向村里提过分要求。

“年轻人都出去了,那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怎么办?总要有人留下来吧,我愿意做那个留下来的人,为乡亲们做点事。”面对别人询问,李明的回答斩钉截铁。

2022年底,罗家畈村“两委”成员在一个星期内接连出现阳性感染,唯独李明没有“阳”。于是,他一个人包揽了村里的各项工作,面对繁杂事务,李明心中却有一本“明白账”,那就是:越是这种关键时刻,越要把困难群众放在心上,把他们事情办在手上。

那段时间,李明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骑着电动车看望村里的孤寡老人,哪怕寒风刺骨,哪怕刮风下雨,他没有一丝懈怠,因为他知道村里的老人需要人照看,他是无二人选。

80岁的低保户程春详患有残疾,行动不便,和老伴相依为命,老俩口同时感染了新冠,躺在床上动弹不得,身边无人照顾。李明连续一个星期每天上门给他们测体温、送药物,直到老俩口完全康复。

就这样,他用瘦弱的身躯,为村民筑起了健康防护的坚强堡垒,以实际行动把党的工作触角延伸到“细枝末节”,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践行了一名预备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当年轻人纷纷外出闯荡的时候,李明却反其道而行之,选择留在村里成为了一名村干部,甘愿留下来为父老乡亲做点事,为乡村振兴尽一份力,从刚接手乡村振兴的“新手小白”,经过岁月的洗礼,逐渐成为为乡村振兴的“行家里手”。每当群众有困难,他用真诚的行动和奉献的精神让留守的村民安心,让在外务工的游子放心;每当村里遭遇考验的时候,他用瘦弱的身躯护住身后的父老乡亲,成为了村民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