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黄梅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千百年来,木兰从军的故事成为美谈,鼓励着想要做一番事业的女性。古代的巾帼英雄是替父从军,保家卫国,而新时代的女性,更应该做时代的弄潮儿,干事创业,不仅成就自身,更应该扎根基层,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而今天的主人公,柳林乡徐东山村的巾帼英雄——蒋红华,时任徐东山村的村支部书记,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黄梅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她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女性的光辉,更给予了新一代扎根于基层的年轻人们丰富的精神食粮。
徐东山村位于黄梅县北部山区柳林乡,属于大别山纯山区,山多地少,生存条件差。但依托于山区的优势,这里夏季温度适宜,平均温度23度左右,是避暑纳凉好去处;与此同时,山区资源丰富,盛产野生竹笋、雨花菜、油茶以及茶叶。
令人奇怪的是,明明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徐东山却好像被遗忘了一样,几十年如一日,并没有什么发展。
2008年,在外搞建筑小有成就的蒋红华同志,有了迫切想造福家乡的想法,在多数村民的鼓励下,说服家里人参加村级班子竞选,结果意料之中当选了徐东山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当时的她,心里也有一样的疑问,如何利用徐东山的自然资源,更好地带动百姓创收。第一步就是,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当时的徐东山,道路泥泞崎岖,不仅百姓通行不便,山里的资源无法运出去,外面的人更无法知晓里面的别有洞天。
说干就干。她并未犹豫,毅然拿出自己在外打工的50万元积蓄,与其他三位村干齐心协力,更是亲自联系建筑材料商采购石碴、砂料、水泥,亲自监工,日夜奋战,经过三个多月的苦战,终于修通了从陈塝到李牌楼的3.2公里公路,方便了百姓出行,赢得群众连连称赞。
而这只是个开始。蒋红华同志并没有满足于解决百姓眼前的通行需求,她瞄准的是未来,是一条产业链,而这离不开更大规模的交通的改善。
2018年,她争取到县公路局和相关单位支持,筹资180万元,完成了2.3公里的向望公路扩宽硬化改造。实现了五祖,向桥及来往行人的通车夙愿。她还进一步加宽村主干道以及各墩通组道路,极大方便了通车出行。得益于此,小车可翻山越岭腾云驾雾到自家门口,徐东山的交通状况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路修好了,下一步就是把徐东山的资源带出去,把游客吸引进来。蒋红华同志经村委会多次研讨,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徐东山的发展方案。
一是规模种植。2020年,徐东山争取扶贫项目支持,投入50多万元建成200余亩的油茶基地,并于2023年扩建成300亩,同时建成100亩绿茶基地,每年既能为村里创收4-5万元,还能增加就业岗位80余个。她还鼓励村民晾晒干笋,每年可增收2000多元。
二是特色养殖。在蒋红华同志的号召下,有七户村民办起了土猪养殖场,两户村民办起了土鸡养殖场,村两委还成立了“东山友联农产品合作社”,积极帮助村民推销土特产,增加村民收入。
三是生态旅游。利用徐东山适宜的自然条件,于2018年招商引资400余万元,建成“东山生态休闲山庄”,夏季可容纳百人避暑纳凉。此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30-50万元,并且还能为村民创造近20多个就业岗位。
这个发展方案经实践证实是真正适合徐东山的,不仅让徐东山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百姓的荷包也越来越鼓。在蒋红华女士的带领下,村里水泥路四通八达,天蓝水绿,自然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百姓的精神面貌也悄然改变。以前“等靠要”的懒散思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主人翁”意识,村民们都愿意主动为村里工作,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实现了干群的鱼水之情。来徐东山村调研的各级机关,以及休闲旅游的人络绎不绝。2022年村里还被黄冈市授予了“巾帼示范村”和“十佳旅游民宿”两块牌匾。
徐东山村的变化发展,是蒋红华同志以及村两委班子一步一个脚印促成的,更离不开群众的积极参与。她们的成绩,不仅得到县、乡领导的肯定,也得到了群众广泛认可。鉴于此,徐东山党支部多次被柳林乡评为“先进党支部”,蒋红华同志连续五届被村民选为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还被选举为湖北省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和黄梅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这是对蒋红华女士和村两委班子的最高认可。
徐东山村已经嬗变,蒋红华女士也被村民亲切的称呼为“东山暖阳”,相信未来在蒋红华同志的带领下,一定可以继续乘时代的东风,发展地更好!